《花花:世界》北美館典藏作品展

「花」作為一個普受歡迎的創作題材,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斑斕的花色與多樣的花型,可牽動個人過往的記憶與感動。而花開花謝的自然命定,與其所引發的盛極轉敗的蕭颯意象,也讓多感的藝術家愈發思索與惆悵,進而將花朵轉化為傳達情感與暗含寓意的媒介。藝術家以「花」作為觀察世界的窗口,將花容初生的美好姿態與衰敗後的枯萎深意重新編碼成作品,於是一朵花引動了一個豐富多元的精彩視界。

北美館典藏作品展《花花:世界》,以藝術家眼中所見或心中感受「花」的意象與象徵,挑選14位出生自1901年至1975年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共21組件作品,運用水彩、水墨、油彩、攝影、雕塑、裝置等不同媒材,呈現個人深刻的創作企圖與情感訴求。展覽依創作內容與展出順序分為四項主題,分別為「記憶圖景」、「寫實擬境」、「創傷紀念」以及「抽象存在」。

各項主題分項說明:
「記憶圖景」收藏記憶中的生活點滴,作品以裝飾性的圖案語彙逐一描繪,並將繁花輕巧的融入畫面之中,成了最佳的點題主角或裝襯配角。例如張李富的〈山居繪卷〉,約20公尺長的畫卷裡,水彩線條流暢敘述甘苦自得的山居生活,並藉由動植物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表現閒適生活中的快意之情,溫暖自在的氛圍充滿整個畫面。吳李玉哥的〈野菊盛開〉與〈大學池〉,把生活變成圖畫,採用民俗風格的構圖方式,將記憶中野菊綻放、大樹挺立與人群簇擁的歡樂場景,以濃豔色彩、平塗筆觸與深色線條質樸勾劃。華建強的〈遊春圖〉,以另類的漫畫主角重述羞澀的約會往事,古今交融的角色設定與風景擬構,諧趣再現外出同遊時拍照、躲雨、品茶、騎車的相處片刻。劉時棟的〈竹綠花紅〉與〈水光雲影〉,遠觀仿若傳統水墨畫的文雅氛圍與構圖,細看其間的魚蟲花鳥竟是雜誌圖案的華麗拼貼,剪碎當代行銷符碼轉為藝術創作元素,進行一場古今錯置的幻術戲法。

「寫實擬境」直接摘錄真實花朵的瞬間影像,運用媒材的特性或特殊技巧,企圖展現意在形外的創作目的。例如須田悅弘的〈深紅色木蓮花〉,以空間裝置的方式,讓人走入生命悠遠的無盡意象中,無意間發現一朵永恆不謝的木蓮花。林壽鎰的百合花攝影作品,以中途曝光的方式,創造高反差的黑白照片,一種偏離真實的疏離感,讓花卉影像似真非真的存在於藝術家擬造的時空中。楊征的殘荷攝影,意境深遠而饒富詩意,照片中不見荷花,獨留殘枝破葉與垂萎蓮蓬;然在光影透綠、雨水浸潤中,生命循環再生的道理於幽暗處萌生。

「創傷紀念」藉用花朵美好的意象與重生的象徵,為過往的心靈創傷拈花紀念。例如嚴明惠的〈向女性致敬〉,以盛開多彩的玫瑰與夢境般的抽象風景,構築療癒傷痛的花之藥格,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而〈觀自在〉以左右雙拼畫幅,創造出鮮花女體及人魚同游的對話空間。吳天章的〈傷害告別式I-IV〉,直接用塑膠花遮眼、以物塞口,在悼念傷害的肅穆儀式中,沒有一絲悲傷,取而代之的是嘲諷世情面目全非的假假表情與黑色幽默。潘小俠的黑白攝影「紋身系列」,鏡頭直視女性私密的情感印記,永不凋謝的花朵刺青在腿側或背脊旖旎綻放,那是變身成長的儀式宣告,也是告別情傷的不忘紀念。

「抽象存在」簡化花形、隱藏喻意,以抽象形式創造實體空間中,一種精神性的純粹存在。例如德國藝術家迪特‧容格(Dieter Jung)的作品〈旋轉〉,利用雷射光的全像投影方式,將光之原色成影於矩形玻璃上,並隨觀者的凝視與移動,透過不同角度的光線折射,綜合組成令人期待的視覺幻象。朱為白的〈花非花之七〉,像是滌淨生活裡所有的繁瑣雜思,僅留一小段末端微捲的齒狀布條,在純白的畫幅中寧靜獨立。荷蘭藝術家羅伊‧坦恩(M.de ROOY-TAEN)的軟雕塑〈鬱金香門〉,採用荷蘭國花鬱金香造型,以植物纖維編織成一對3.5公尺高,可讓人穿梭其間並欣賞其造型的懸吊廊柱。蔡根的〈1.2.3.4〉則由4塊不同造型的木頭組成,運用合成木豐富且流暢的弧形紋路,和諧地創作出饒富趣味的雕塑作品。

藝術是自由表達人類想法的一種方式,不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藝術表現,沒有藝術的人生將顯得單一而無趣。有人說脫離了自然,我們便無從浪漫;而失去了藝術,或許我們也不知如何浪漫。透過藝術之手再現自然,不僅呈現自然萬物的外在形象,也展現藝術家內心的浪漫想法,那種是一種勇敢的生活態度,因為深知世界如花開花落般的短暫美好且易消逝,於是懂得隨時調整心情,認真面對當下,以實際行動代替空想,盡情享受繽紛的花花世界。

四項主題與展品
記憶圖景
吳李玉哥(1901-1991),〈野菊盛開〉1980、〈大學池〉1980。油彩、畫布
張李富(1905-2005),〈山居繪卷〉約1979。顏料、紙
華建強(1975-),〈遊春圖〉2003。膠彩、棉紙
劉時棟(1970-),〈竹綠花紅〉2010-2012、〈水光雲影〉2012。油彩、綜合媒材、畫布

寫實擬境
林壽鎰(1916-2011),〈一朵花〉1947、〈二朵花〉1946、〈三朵花〉1946。日本製底片、放大紙
楊征(1917-2008),〈殘荷之三〉1985、〈殘荷之四〉1986、〈殘荷之十〉1991。西霸彩色相紙
須田悅弘(1969-),〈深紅色木蓮花〉1998,裝置作品

創傷紀念
潘小俠(1954-),〈紋身系列之一至五〉1987-1990,攝影
嚴明惠(1956-),〈向女性致敬〉1993、〈觀自在〉1993,油彩、畫布
吳天章(1956-),〈傷害告別式I-IV〉1993-1994,綜合媒材

抽象存在
迪特‧容格(Dieter Jung)(1947-),〈旋轉〉2000,Hologram全像
朱為白(1929-),〈花非花之七〉1998,棉布
羅伊‧坦恩(M.de ROOY-TAEN)(1927-),〈鬱金香門〉1986,植物纖維
蔡根(1950-)〈1.2.3.4〉1986,合成木頭

展覽日期: 2013.05.25-08.25
展覽地點: 北美館三樓C區
www.tfam.museum

F0317++.tif
1.林壽鎰 一朵花,1947 25.4 x 30.6,攝影

O388¥ª.TIF
2.嚴明惠 觀自在,1993 170 x 170cm,油畫

I0522-1++.tif
3.華建強 遊春圖,2003 91 x 117cm,膠彩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