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玩古喻今》

Time Games: Contemporary Appropriations of the Past

台灣當代.玩古喻今 董陽孜
展覽日期: 2012年02月18日至2012年06月10日
展覽地點: 北美館一樓
開幕式: 14: 30,2012年02月19日(週日),北美館一樓展場

23位藝術家名單(依姓氏筆畫順序): 于彭、王俊傑、吳天章、林明宏、林晉毓、林鉅、侯俊明、姚瑞中、袁旃、涂維政、張婷雅、梅丁衍、郭振昌、陳界仁、陳浚豪、華建強、楊世芝、楊茂林、董陽孜、劉時棟、潘信華、鄭在東、蘇孟鴻。

《台灣當代.玩古喻今》為台北市立美術館所策畫大型台灣當代藝術主題展,展覽呈現自1990年代以來,台灣當代藝術家從在地的歷史文化脈絡及個人的生命經驗,挪用經典作品或文化傳統典故的視覺風格、主題或象徵的圖像符號等,所創作的多元面貌,以表達他們對個人生活、藝術本質,或是對外在世界的現況看法。

本展共邀請23位關心各類型藝術創作主題與媒材運用的台灣當代藝術家,以其貼切此策展主題的作品參展,共展出150件含書畫、油彩、版畫、動畫、數位輸出與複合媒材等作品,其中亦有多件最新創作。展覽依據藝術家作品中所挪用的主題,以回歸古代分門的方式,共分為山水、道釋、人物、留影、神怪小說、筆勢與花鳥畜獸等7類,藉此觀察台灣當代藝術這些經典之作的「意圖」以及如何「再造往昔」。展覽將自02月18日展出至06月10日,為推廣展覽意念、開啟當代藝術多方對話的可能性,美術館於展覽期間規劃平日定時導覽解說,同時於週末假日安排研究學者與參展藝術家等進行藝術賞析會、演講以及藝術對談等活動,歡迎各界參與,各場次與內容詳閱網站www.tfam.museum

自古以來,中國繪畫即有「臨摹」的傳統,後世的藝術家透過臨摹前代大師的作品,加入屬於他自己時代的流行元素與個人偏好,不僅反映出個人的觀念及趣味,在「更新原作」的同時,也表現個人對其時代的想法與欲改變的「意圖」。在《台灣當代.玩古喻今》展覽,觀眾將藉由欣賞當代作品的展出,觀察藝術家將過去已存在的視覺藝術,經過解構、聚合、重組、異化等再創造的過程後,從創作中發現個人特質,並思考「過去」在「當代」的意義與多元的可能性,藉以表達個人生活感懷、對藝術本質的反思、對在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大眾流行文化等諸多看法。

展出作品中,當代藝術家所挪用過去的經典作品,如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台灣藝術家陳浚豪以數十萬支工業用蚊釘再現其山水畫中的水墨渾染與氣勢;而林晉毓則以電腦動畫呈現<谿山行旅>圖中的空間,並以故事腳本生動地賦予古畫新意涵。展件中所挪用者還包括元朝四家中的黃公望、明四家中的沈周及唐寅、清代中西合璧的宮廷畫家郎世寧之畫作,以及台灣前輩藝術家顏水龍為太陽堂所設計的商品包裝等。此外尚有如早期的手搖式木製投影機、歷史照片、宗教民俗以及古代典籍「搜神記」、「鏡花緣」、「紅樓夢」與詩詞等挪用對象。

展件中多項契合主題之新作,如藝術家楊世芝的<靜觀群山>、潘信華<溪畔: 一河兩岸>,擅長水印木刻版畫、2010年台北美術奬得主之一的張婷雅,依據中國古典名著<鏡花緣>特別為本展提案創作的<吾緣五景>、<吾游園>系列版畫作品。而藝術家梅丁衍1996年創作的<旋藏法>則是睽違多年後於本展展出。此外陳浚豪新作<臨摹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的蚊釘山水,將與其兩件同為蚊釘作品<臨摹北宋郭熙早春圖>與<臨摹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共同展出。

此外,當代書法家董陽孜的創作計畫<無聲的樂章>,在展覽期間將由三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接力展出,分別依序為董陽孜(2月18日至4月1日)、歌手陳綺貞(4月3日至5月6日)與建築師姚仁祿(5月8日至6月10日)。他們將從董陽孜的100件點墨系列,依其各自的音樂性感覺選出其中24件以內的作品重新組合,在展期間接續拼合出三個人的<無聲的樂章>。

台灣當代.玩古喻今 藝術家合照
藝術家合照。(左: 劉時棟、楊世芝、潘信華、王俊傑、郭振昌、北美館代館長翁誌聰、董陽孜、于彭、張婷雅、陳浚豪)

台灣當代.玩古喻今 梅丁衍
梅丁衍 (1954-)|旋藏法|壓克力、畫布|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226×486 cm, 1996

展覽分類與藝術家展出作品簡介

【山水】
于彭在奔驣縱橫的筆墨中,將山水人物花鳥融為一體的「全觀」山水,如遊魂般的人物居於其間,表達其潛意中的寰宇時空。
林晉毓以3D電腦動畫呈現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中的空間,並以故事腳本生動地賦予古畫新的內涵。
林鉅將夢幻、超現實的奇異場景帶入古畫中,將古代寫生之作轉化為超現實的奇離幻境。
陳浚豪則進行媒材的試驗,以上百萬工業用蚊釘再現宋代巨嶂式山水中的水墨渾染與氣勢。
楊世芝拆解傳統書畫的筆墨及主題,再重新組合以實驗山水形式無窮的可能性。

【道釋】
梅丁衍思索中國文化身份認同的議題,以西方媒材表現中國的主題,傳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概念。
郭振昌融合東方漢碑、飛天、三太子、西方《白雪公主》童話故事中的巫婆與蘋果、恐龍等象徵不同主義與勢力惡性競爭所帶來的毀滅,以及庶民心中所祈求的平安和樂。
楊茂林將古代擁有廣大無邊神奇妙法的佛道神祇,與永遠不死的卡漫形象及《愛麗絲夢遊仙境》童話故事中愛麗絲可忽大忽小的形象相結合。
華建強則在古畫中的山水結構中,描述現代人搭乘大眾運輸系統至深山裏,找尋在山間能攀岩、晃盪於林間的仙人。

【人物】
姚瑞中挪用中國文人畫家以畫表明個人修養及心志的傳統,再結合金箔及西方歐普藝術,表現成家立業後,個人生活態度及心境的改換。
潘信華以孩童形象,結合古代青綠山水元素並融合當代生活的景物,表現一種亦古亦今的趣味。
袁旃融合宋人《冬日嬰戲圖》的孩童形象、中國織品的裝飾圖案及古玉珮,象徵女子出嫁時的嫁妝。孩童們身上插著的旗幟為古時帝王使用的軍令旗,代表男女雙方的家徽,而其身後如同鳥羽的帶飾及雲彩,則象徵結為連理的比翼雙飛,在絢爛中形成了超現實幻覺。
鄭在東以西方媒材表現水墨空間與韻致,同時將自己形骸投射於李白詩作中。

【留影】
王俊傑讓臺灣作家陳玉慧與大陸藝術家劉野,身著工業材質製成的戲服,扮裝成武俠片中的俠女及俠客對峙於不同的時空中,藉以反諷1990年代西方興起中國熱風潮中的不協調與荒謬感。
吳天章挪用老照片中攝影棚場景,以「再會吧」為主題,表現快門留影的瞬間,時間以死、影像凍結的矛盾。
涂維政在影像考古的概念下,透過看似動畫起源的視覺玩具、或早期木製投影機,呈現當代在地的人、事與景觀,拉近歷史時空的關聯。
陳界仁挪用國家內部正在實施刑罰的歷史照片,透過電腦修圖後的影像,以反省、解構、批判威權建構下的歷史。

【神怪小說】
侯俊明以晉朝志怪小說干寶《搜神記》為創作源頭,模仿古書的形式製作巨大的版書,以簡潔的木刻線條描繪形形色色、赤身裸體的男女身體,藉此反應社會光怪陸離的現象。
張婷雅以清代李汝真《鏡花緣》神魔小說為腳本,以當代圖像及圖文並置的方式,透過水印木刻古法,製作一幅幅反應社會百態與人心的現世光景。

【筆勢】
董陽孜拆解了字體的架構與書寫的連貫性,也破除以筆墨為主、空白為輔的地位。讓點畫與使轉獨立自主的同時,筆墨與空白共同成為表現的主角,呈現與音樂相通的虛實關係。點畫因空白的協調,成了各具質感的聲音,使轉由於空白的參與,成了變化多端的曲調。在回歸天地自然根本虛實關係的行為中,筆墨與留白,獨立地作節奏與韻律的演出,形成可與天籟相通的心弦樂音,在空間揚起、迴盪。

【花鳥畜獸】
林明弘使用太陽堂的包裝及商標圖案加以放大,展現常民生活美學的視覺力量。
林鉅的創作靈感來自宋代《枇杷猿戲》圖,但構圖上下顛倒,並讓猿猴頭上鮮豔的花朵及明燈,在夜晚中顯得格外凸出,流露出超現實的氛圍。
梅丁衍則鑑於西方傳教士郎世寧在擔任清朝宮廷畫家,為符合皇帝的品味必需以中國繪畫技法創作十分辛苦,因此以西方技法還原應有的陰影及立體感,藉此傳達安慰郎世寧「好好休息」之意。
劉時棟以廣告物圖像拼貼並反覆施以多層次的顏料再加以刮除,藉以呈現豐富的肌理及類東方美學意境,其拼貼的圖像又負載及傳達出商品消費、流行文化訊息。
蘇孟鴻挪用《紅樓夢》中花事將盡,韶華由盛轉衰的典故,將郎世寧富麗的宮廷花鳥畫去除陰影、筆墨及變形後,以其平面化的裝飾性,反諷當代的大眾品味及媚俗文化。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