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諾─周育正計畫》

我們知道過去是什麼,從我們所有的手頭在目前的證據收集。毫無疑問,我們從過去中學習――但我們注定要不斷重複一切嗎? -莫里諾

《莫里諾─周育正計畫》
展期:2014年10月4日至11月30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E、F展覽室

molyneux-project

藝術的發展與世代之間有著密切的相互關係,我們都是通過反思過去而再造新事物。桀夫.莫里諾(Geoff Molyneux, 1951-)這位出生於 50 年代的英國藝術家,由他過去的實踐裡,顯現其脈絡與藝術演進的關係,他見證了、也參與了 70 年代中以後的西方藝術世界。目前居住於曼徹斯特的莫里諾,年輕時於利物浦學習藝術,早期的作品形式以結構與幾何造型為主要實踐,隨後由此衍生裝置形式、地景藝術、或錄像與表演等。此外,他廣泛地與視覺藝術家、舞者、音樂家以及影像工作者進行跨界合作。本展覽「莫里諾 Molyneux」是與台灣藝術家周育正的合作計畫,透過彙整與再現,展現另一層次的桀夫.莫里諾。

2012年臺北獎首獎獲選者周育正(1975- )受邀展出新計畫。周育正的藝術創作形式因不同計畫而異,但多以「中介者」的角色提案或媒合他視為「現成物」的個人、企業或組織,透過一些「工作程序」的操作產生出計劃結果,在來源與結果之間相互辯證。此次的新計畫中,周育正以一位出生於50年代的英國藝術家桀夫.莫里諾(Geoff Molyneux, b. 1951)為合作對象,重新演繹藝術家莫里諾不同時期的創作,同時透過亞洲藝術家的身份去再顯一位西方藝術家的形式歷程――由他過去的創作實踐裡,顯現其脈絡與藝術演進的關係,見證參與70年代中以後的西方藝術世界。目前居住於曼徹斯特的莫里諾,年輕時於利物浦學習藝術,早期的作品形式以結構與幾何造型為主要實踐,隨後由此衍生裝置形式、地景藝術、或錄像與表演等。周育正與莫里諾對於藝術演進的時代感之於個人創作歷程有著深切感受,兩人發展出從世代及時代角度切入的合作創作模式。經由周育正重新編排、呈現過的莫里諾作品,脫離了原本創作時代背景與地方,展現另一層次的桀夫.莫里諾,同時也引發與延伸更當代性的提問,諸如版權、權衡、藝術品等議題。

Comments are closed